温馨提示:文章已超过75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成语,叫“安然无恙”,意思是说一切安好,没有啥毛病。形容身体平安无事,没有受到任何侵害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“恙”到底是什么?人们问候别人,为什么会说“无恙否”呢?
原来,“恙”其实是古代的一种啮(niè,咬)虫。上古时期,人们不像现代有很好的房子,有华美的衣服。他们只能草居露宿,过着艰苦的生活。那个时候在野外时常能听到蟋蟀的叫声,像拉小提琴一样。也能看到流连的戏蝶在野外飞舞。不过一旦到了晚上和早晨,露水就有可能会沁入人的身体,使人得病。
更要命的是荒野湿地里活跃着一种叫“恙”的啮虫。据说这种啮虫善食人心。一旦被啮虫咬到就有可能有大病危险。在古时候,人们过着茹毛饮血,草居露宿的生活。这种毫无防范能力的生存形态,使当时的人非常害怕藏在草丛里的名为“恙”的虫子。这种虫子往往寄生在人或鼠等动物身上,吸取体液,还传染一种病毒。
初蜇时,人感到皮肤火烫奇痒,接着便呈现红斑,长出水疱,并有发烧以至不能安眠的症状。那时候的人没法消灭这种“恙”,只有听任它骚扰。所以当时的人们每当见到久别的亲友时,首先要问“无恙?”后来人们终于把“恙”从自己身上赶跑了。而“无恙”一词便流传了下来,成了一句问候语。
而“恙”在古代就成了疾病的代名词。没病,叫“无恙”;生小病,叫“微恙”或“小恙”,表示问候,说“无恙否”。
“恙”的篆体字,心旁已经非常明显。暗含“恙”善食人心
关于安然无恙 这个成语,还有这很多小故事。
据汉代刘向《战国策?齐策》记载:战国时,齐王派使臣出访赵国,会见了赵威后。赵威后接过国书,并没有立即打开,而是笑着问齐使说:“岁亦无恙乎?民亦无恙乎?王亦无恙乎?”这里面的岁就是指的年岁收成,民指的是百姓。意思是问你们齐国收成还好吧?老百姓还好吧?齐王还好吧?
齐使听到了赵威后的问候,很不高兴,说道:“我是奉齐王之命出使贵国的。您先问我们齐国的年成和百姓,而后才问齐王,这不是‘舍本而逐末’吗?”赵威后回答说:“不然。苟无岁,何有民?苟无民,何有君?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?(不是这样的。如果没有年成,怎么保证百姓的生活?如果没有百姓,哪里还有国君?所以,我才这么问候。难道你要我‘舍本而问末’吗?)”
从这段故事,可以了解在战国时代,“无恙”便有广泛的使用意义,可以问年成,可以问百姓,并不局限于一个人的身体。所以,凡平安无事者,但云“安然无恙”。
后来人们相互问候,也作:别来无恙!